目录导航:
- 唐太宗遇奇文难字会问谁
- 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
【原文】 唐时, 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人皆有叹,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君听臣遭株,父听子遭戳,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听之绝。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选自《贞观政要》) 【译文】 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说:“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
唐太宗遇到奇文难字时,他会向自己的学问广博的文臣求教。作为一位睿智睿智英明的皇帝,他深知自己的知识有限,因此非常重视学习和咨询。他会召集文臣们讨论并寻求他们的智慧和见解。
唐太宗的谦虚和开放的态度使得他能够汲取众多智者的意见,并在面对奇文难字时得到正确的解读和理解。
他的谦虚和求知欲也是他成为伟大统治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唐太宗与魏征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在唐太宗治下,魏征常常以直言劝谏见称,但也曾有获罪之时
有一次,唐太宗外出旅行时魏征对他说:"陛下为什么总是不穿黄袍呢?"唐太宗听后生气,但回到宫中就询问内官为什么不请做黄袍,内官则回答说:"陛下的身上没有太阳晒成的痕迹啊
"唐太宗听后大怒,准备杀了魏征,但又怕后人评说,最终将他贬到边疆任职
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表明唐太宗重视劝谏和直言,这有助于提醒人们尊重言论自由,听取不同意见,并从中受益
是一个历史典故,也被称为“明君与忠臣”的故事。
结论是这个故事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值得我们长期铭记。
首先,魏征作为唐太宗的一位忠诚的大臣,曾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权谋得偿,使得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大放光彩,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这个故事突出了忠诚的观念,强调了臣子对君主的忠心耿耿,提高了人们对忠诚、正直等品德的评价。
最后,这个故事在书院教育中广为流传,成为从小就影响学生的文化素养。
因此,这个故事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现代人的精神财富。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代社会中,这个故事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